地区融媒讯 (记者 申金和 牛斌 阿巴拜科日)“张力场、张力场,导地线已展放到位,连接至6号塔身。”对讲机里喜报传来,大家欢呼雀跃。6月25日,和田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七标段1—6号塔导地线展放完成,这标志着向实现工程全线贯通的目标又迈出重要一步。
当天上午8时许,随着张力场负责人阿西在对讲机中下达开工指令,展线作业开始。一台张力机发出阵阵轰鸣声,银白色的导地线伴随着张力机、牵引绳缓缓展放出来。张力机操作员赵波浪一边仔细地观察展放情况,一边认真听着对讲机里发出的指令。张力机后面的导地线线盘随着牵引机缓缓转动,线盘旁的工人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边观察线盘的转速情况,边整理着绳索。两名系着安全带和防坠绳的高空作业工人也在离地近60米高的铁塔横架上仔细观察着导地线的走向。
“导地线展放主要由牵引绳、牵张机、导向滑轮等相互协作来完成。”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副经理贾向荣介绍,“我们在每个基塔上都分别安排了两名施工人员,观察和调整导地线的走向。导地线展放过程中,牵引绳与导地线的结合部在通过导向滑轮的时候最危险,就怕出现导地线出轨跳槽。”
“开工以来,雨雪和大风天气频繁,海拔高、气温低,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和挑战。”贾向荣告诉记者,本次采用两头循环牵引的方式进行导地线展放,虽然施工进度放缓,但克服了地形陡峭、场地难选择、作业风险高、安全管控难度大等不利因素。
导地线展放作业过程中,面临转角塔位多、导地线展放频繁出现跳槽问题。为确保顺利作业,项目部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技术培训,持续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选派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坚守在现场,采取优化牵张场地位置、降低放线张力、减小塔位与牵张机夹角等措施,抓安全、提质效、赶工期,全力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节点计划稳步推进。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青年阿西是张力场的安全监护人,也是导地线展放地面负责人,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工程施工难度如此之大。
阿西所在的班组从去年12月开始就为七标段执行铁塔组立、导地线展放等工作。经过连续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他们迎来最为重要的一场攻坚战——导地线展放。
“前几年在西藏工作时,海拔没有这么高,天气没有这么冷,施工难度也没有这么大。”阿西一边查看张力机运转情况,一边对记者说。
站在阿西旁边的赵波浪今年41岁,是牵张机操作员。在工位上,他两眼时刻盯着张力机和导地线线盘,观察牵张力和线盘转动情况,确保施工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这几天雪太大了,很多地方车辆根本到不了现场,工人只能踏过积雪、爬上‘天梯’,才能到达施工塔位。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耽误工期。”贾向荣说。
“没出安全问题吧?”记者问。
“我们前期对工人进行了严格培训,再加上措施保障到位,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贾向荣笑着说。
19时28分,随着最后一根导地线连接到6号塔身,七标段1—6号塔导地线展放完成。“目前,仅剩的7号和9号塔都处于海拔5300米左右的山顶位置,等啃下这最难啃的硬骨头,完成铁塔组立,随后进行导地线展放,工程就可以全线贯通了。”看着若隐若现正在组立的7号塔,贾向荣一脸严肃,目光坚定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