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1月17日

北京援疆助力墨玉高质量发展

地区融媒通讯员 赵飞

  集体舞《桑皮纸的爱情》演出精彩瞬间。

  地区融媒通讯员 赵飞摄

  近年来,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支援,让墨玉大地处处洋溢着“北京味儿”,墨玉群众无时无刻不享受着来自首都北京的“温度”。

  产业兴疆 援疆项目遍地开花

  1月13日,笔者来到墨玉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这座由北京援建的场馆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玻璃幕墙安装工作,预计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这里,以前这里是一片空地,现在建起了这么大的一个场馆。建成后我要带孩子去参观,让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墨玉县居民阿卜杜凯尤木对新场馆的建成满怀期待。

  2024年,墨玉县普恰克其镇的辣椒种植基地收获颇丰。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墨玉县工作队与当地紧密合作,依托湖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及相关企业,共同推动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工作,占地50亩的百椒园种植了126个辣椒品种。

  北京市援疆干部、普恰克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红格说:“在普恰克其镇打造辣椒种植基地,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合墨玉县种植的辣椒品种,进而在普恰克其镇乃至墨玉县发展辣椒产业。”

  2024年,墨玉县共落地援疆项目47个,为当地经济发展奉献首都力量。

  文化润疆 架起京墨交流“连心桥”

  “能到北京参加演出,已经很兴奋了,没想到我们的舞蹈还能获得大奖,太激动了。”墨玉县文工团舞蹈演员排尔哈提难掩激动的心情。

  得益于北京援疆牵线搭桥,2024年7月30日,墨玉县文工团的集体舞作品《桑皮纸的爱情》在北京“舞蹈世界”第十一届电视舞蹈展演全国总展演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大赛的“特金奖”。

  2024年12月31日,“京墨携手·奔向2025”跨年演唱会上,北京市暖游、西游、指人儿3支热门乐队,用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为墨玉群众带来了“京味儿”十足的视听享受。

  “能在墨玉看到北京艺术家带来的精彩演出,感觉超级棒,现场节奏太有代入感了,真的让人回味无穷。”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居民麦尔哈巴·奴尔扎提说。

  同时,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墨玉县工作队整合多方力量,不断推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50名墨玉县干部赴朝阳区跟岗交流,北京著名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来墨玉举办相声专场,墨玉县还签署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姜昆公益基金文化援疆战略合作协议,相声“穿越时空的见面”在北京青年相声节上获奖,非遗文创产品奎牙小刀获得“一带一路”文创大赛奖项,墨玉优品进京展卖活动促成千余万元货品售卖。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京墨两地的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墨玉县的文化软实力。

  智力援疆 “小组团式”帮扶显成效

  “2024年我们在北京参加了非遗展,之后北京很多游客来到墨玉了解桑皮纸制作技艺。现在,我们的桑皮纸名气很大,年销售额达到30万元。”墨玉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比拉力·图尔荪巴柯说。

  “小组团式”帮扶模式深入基层,挖掘文化涵养,让非遗桑皮纸制作技艺重新焕发光芒,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援疆医生团队成立了北京援墨首席医学专家库,举办骨科交流活动,为墨玉县医疗事业贡献宝贵经验,让墨玉群众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坚持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软硬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结合墨玉教育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力度。援疆教师团队成立了课堂指导组,全方位开展教学指导,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助推墨玉教育事业提档升级。

  以首都之韵,润墨玉之田。在北京市的无私援助下,墨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将永远镌刻在墨玉大地,成为两地人民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