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子的火再加一点,温度没达到37℃。”“好的,我现在就加……”12月28日,在和田县朗如乡提热克阿勒迪村的鹧鸪舍里,村民吐热吉古丽·赛迪一边测量鹧鸪舍温度,一边对丈夫努尔布拉·依敏阿卜拉说。
在村民吐热吉古丽的鹧鸪舍里,夫妻俩正在给鹧鸪喂食,看着一只只鹧鸪茁壮成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夫妻俩已从几年前山里的牧民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和田县朗如乡提热克阿勒迪村属于山区牧业村,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和生产条件,驻村工作队着力抓好民生工程。“2019年,驻村工作队将离乡政府8公里处的一片较为平整的山坡地,作为农牧民搬迁和村委会建设用地,让全村49户224名村民住上了安全、实用性强的房屋。”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驻提热克阿勒迪村第一书记木扎帕尔·买买提说。
2019年,朗如乡利用地理优势和鹧鸪投资少、见效快、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生长发育快、饲养周期短、繁殖力强等特点,建立了鹧鸪养殖基地。基地由村委会主管,成立合作社负责经营,鹧鸪幼苗由乡政府免费提供,饲料由政府补贴,经过3个月养殖,合作社统一收购和销售。
“政府给我们1000只鹧鸪幼苗,补贴8000元钱。”村民吐热吉古丽满怀信心地说,一批鹧鸪养3个月就能卖了,一只卖18元,加上自己之前养的共有1万只,至少能卖七八万元。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养殖鹧鸪增收,县政府不定期派专业人员在各村开展指导和培训鹧鸪孵化养殖技术。近几年,通过将种鹧鸪集中养殖培育孵化,逐步形成了鹧鸪规模化养殖。截至目前,现有种鹧鸪存栏13万只,商品鹧鸪出栏18万只,冷库存量3543只,鹧鸪苗入户806户80.6万只,全年农户饲养商品鹧鸪存活率在80%以上,鹧鸪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受益10000元以上。
“我们主要采取“村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级架构”运营模式和“五统一”的保障措施,带动3000户农户养殖,提升1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拓展疆外市场,提高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朗如乡副乡长杨全全介绍说。
提热克阿勒迪村搬迁后,村里确定了以养殖为主,就业为辅的致富思路。“我当护草员1年1万元工资,丈夫当护边员一年3万多元工资,再加上养鹧鸪、养羊,我们家去年的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吐热吉古丽说。
目前,提热克阿勒迪村村民通过担任护林员、护草员等,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全覆盖,同时发展养殖业、蔬菜大棚种植,农牧民产业增收渠道多元化,经济收入明显提升。
2021年,和田县立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据悉,和田县共有1.23万人搬出大山,在安置区里通过就业创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