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2年03月16日

地区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

通报十大典型案例 部署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3月15日,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地区融媒记者 许晓龙摄

  

  

  

  

  

  地区融媒讯  (记者  阿地拉  依丽米奴尔  马合木提  阿卜杜合力力)3月15日是第40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共促消费公平”。当天上午,地区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

  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和田地区全国12315平台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及年度投诉举报热点,并通报了消费者关注的十大典型案例。

  2021年地区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严格按照投诉举报工作程序和要求,及时对消费者投诉举报进行了分流转办,引导相关领域企业“ODR自办系统”正常运行,引导各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等工作。2021年度,和田地区全国12315平台共接投诉举报2356件,已办结2354件,办结率99.91%。其中投诉1921件,已办结1921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95.45万元;举报435件,其中举报属实195件,立案195件,办结率99.54%。

  2021年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餐馆服务、普通乘用车、其他天然玉石、宾馆住宿服务、驾驶培训服务、软玉、汽车修理服务、停车场及其他、其他食品、手持移动电话(手机)等十个方面。在上述十大投诉热点中,投诉量最大的是餐馆服务类,占比 6.45%。其次是普通乘用车服务类,占比为5.78%。

  消费者举报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餐馆服务、其他食品、停车场及其他、公共区域停车服务、加油加气机、物流服务、公路货运服务、其他干果、零售服务、白酒等十个方面。其中举报量最大的是餐馆服务类,占比 7.36%。其他食品和停车场及其他问题,分别占比6.21%和3.45%,位列第二、三位。

  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能,紧盯行业重点领域和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领域,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稽查力度,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工作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协调精兵强将,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加大排查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持续优化和完善服务举措,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的渠道,确保消费者的反馈得到合法、有效、及时的解决。

  据悉,今年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围绕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营销、预付式消费、普通乘用车销售和维修、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综合治理,持续强化多部门联合、形成执法合力,定期深入市场开展分析、调研、座谈,严厉打击市场经营活动中的价格、合同、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建立赔偿先付制度。强化维权处置,进一步拓展和优化消费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渠道。

  会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展示2021年查缴的假冒伪劣产品并组织统一销毁;组织执法人员赴三大市场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宣传和“你点我检”活动。

  地区市场监管部门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地区融媒讯  (记者  张亚辉  许晓龙  阿迪拉)“五粮液”“贵州茅台酒”“中华烟”……3月15日,在和田市垃圾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价值8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被集中销毁。

  当日上午,地区召开以“共促消费公平”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会后工作人员组织群众参观假冒伪劣商品。“这是‘三无’产品,不要买来吃。”“这桶香油是冒用他人商标的。”“购买食品要看中文标签、性质和形状……”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大家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

  随后,满满5货车假冒伪劣商品运往和田市垃圾场,开启了集中销毁行动的序幕。

  在销毁现场,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法规科、执法稽查科工作人员将假冒伪劣商品从车上卸下,集中堆积到垃圾处理车间,经过大型机械反复碾压,进行无公害销毁,彻底消除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这里,我们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定要认准正规销售渠道,并对商品的标识和外包装进行认真鉴别。消费者如果怀疑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法规科、执法稽查科负责人杨武龙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打击假冒伪劣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体验到市场监管执法为民的工作成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