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2022年09月21日

墨玉县

葡萄“甜蜜产业链”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地区融媒通讯员 乃比江 赵飞

  葡萄种植户晾晒葡萄干。地区融媒通讯员 乃比江摄

  走进墨玉县喀瓦克乡其那村,葡萄长廊两侧的葡萄硕果累累,不同品种的优质葡萄如宝石玛瑙,到处飘着浓浓的葡萄香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使这里的葡萄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美丽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喀瓦克乡其那村葡萄园里,葡萄种植户麦麦提艾力·米热布拉正忙着采摘葡萄。麦麦提艾力今年种植了20多亩葡萄,每亩产量预计2500公斤左右。

  “我们家今年种了20多亩葡萄,主要品种是香妃、和田红。和田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所以我们的葡萄糖分足,口感特别好。除了新苗以外,葡萄亩收入7-8万元,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人专门来收购我们的葡萄。”麦麦提艾力边摘葡萄边说。

  如今在政策的支持下,葡萄产业链不断延伸,除了销售新鲜葡萄外,农民还晾晒葡萄干,一间间葡萄晾房也成了当地的特色。晾房一般建在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分上下两层,鲜葡萄就挂在上层,利用自然风将葡萄晾干,成为纯天然绿色食品。

  走进其那村村民凯丽比努尔家的葡萄晾房,一家人正晾晒一筐筐新鲜的葡萄,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排列在晾房中,透着自然光,等待收获葡萄干。

  “今年我们种了30亩无核白和香妃葡萄。通过科学管理,我们的葡萄大丰收。这些葡萄在晾房晾晒大概需要40天左右,晾干后每公斤可以卖到25-30元。1亩地葡萄能收入1万元左右,今年的收入很好。”凯丽比努尔高兴地说。

  今年52岁的麦麦提图尔荪是喀瓦克乡其那村村民,很早就帮着父母种葡萄、收葡萄、卖葡萄,跟着村里的葡萄经纪人去疆外做生意。2013年,他跟其那村村民一起成立了墨玉县其纳农牧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600亩葡萄,还从事葡萄收购、加工和销售。合作社生产的葡萄干远销北京、广东等地。麦麦提图尔荪所在的喀瓦克乡葡萄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产鲜葡萄约4万吨,葡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近年来,墨玉县不断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在和田圣果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食品烘焙车间内,员工忙着制作各类月饼、列巴等糕点食品,糕点食品里的葡萄干都在当地取材。

  和田圣果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海说:“我们利用现有的公司资源、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当地的农副产品,通过深加工远销全国各地。当地的核桃、红枣、葡萄干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量能达到3万吨。”

  随着墨玉县葡萄深加工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改变的不仅是产品形态,重要的是整个葡萄产业因此“飞”了起来,促进当地葡萄产业化进程,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