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日考古人员从民丰县尼雅遗址中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它的出土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3月12日以来,以这件文物为题材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和田巡演,从文物到舞剧,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创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这几天,正在和田巡演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受到了和田各族观众的追捧,每场演出结束,现场掌声不断,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场。
观众买合里亚·太外库里说:“剧中讲述爱情、友情故事动人心弦,特别有意义。”
作为特邀观众,地区博物馆馆长艾再孜·阿不都热西提告诉记者,这场演出,他期待已久。特别是“五星出东方”这几个字,他既熟悉又亲切。
1995年10月,艾再孜作为考古调查队成员之一,前往尼雅遗址北部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大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特别是“五星”“中国”这几个字,对于他们考古人员来说非常亲切,见证了汉朝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理。“舞剧《五星出东方》是一场高水准的演出,它用讲历史故事的方式反映了中华儿女始终心手相连、命运与共,让人非常感动。”艾再孜说。
从登上央视春晚到新疆的“归乡”巡演,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专业学者,几乎每一位看过舞剧《五星出东方》演出的人员,都对舞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这台舞剧的创作过程和表演都十分精彩。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此为指引,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地委宣传部将一个思酌已久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围绕尼雅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打造一部舞台艺术精品,进行“文化润疆”新探索。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表示,他们聚集了京新两地上百位历史、考古、哲学、民族、音乐、服饰等方面专家,对这部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反复研讨,演出之后又不断地请专家打磨、修改,吸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
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图案中,祥鸟、瑞兽、白虎走动于云气、星际之间,纹样独特,五星出于东方被古人认为是预示国家繁荣昌盛的天象。但是,仅凭一件文物,没有充足的文字记载,怎么创作?如何表现?成了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舞剧《五星出东方》总编导王舸说:“创作过程中可参考的文献资料很少,2000多年前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是什么?有哪些形象?有哪些可舞的点、动情的故事?这些都非常非常难找。”
为此,创作团队以织锦护臂为核心,在新疆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采风。自治区也组织了考古、舞蹈、音乐等方面的多名专家,帮助创作团队,积累创作素材。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舞剧《五星出东方》编剧许锐表示:“除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之外,其实还有一件文物,同样是尼雅遗址出土的,‘奉谨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木简,那木简当中的‘奉’和‘春君’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最初的故事架构,是从对这些人的关系建构上开始的。”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织锦护臂为切入,讲述了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近2个小时的表演,不同的舞蹈、音乐元素的融合,呈现出了中华文化极大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舞剧《五星出东方》舞蹈编导黄佳园说:“从舞段上来说,这个题材本身讲到了西域,也讲到了中原,所以在西域这部分,我们有非常火爆的灯舞,还有狼舞。在中原大汉的这部分,我们用农乐舞表现农耕文化,其实在创作中最难的部分是给观众带来那种熟悉的陌生感。”
舞剧《五星出东方》的演出阵容达到了60多人,而表演融合了不同的元素,还要完成具体人物的刻画,要想演得出彩,对于舞蹈演员来说,挑战并不小。
舞剧《五星出东方》“建特”的饰演者李郦鲸说:“我从小就开始学古典舞,从来没跳过民族舞,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太行,但是后来通过一遍一遍地打磨舞蹈动作,从家国到兄弟到亲情,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当中,我觉得这就是‘建特’这个角色要呈现的东西。”
灯舞舞段编创源自龟兹乐舞,是由北京演艺集团与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共同完成。地区新玉歌舞团演员努尔比亚·木塔力甫作为这段节目的主演之一,进入《五星出东方》的编排演出队伍后,从定角色到定动作,这个过程让努尔比亚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努尔比亚说:“我从来没有跳过舞剧,《五星出东方》舞剧中舞蹈真的非常丰富,后来同行朋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给我教,我慢慢地融入到了舞剧中,从心底对舞剧产生了一种爱的情愫。”
历时两年的创演之路,从对文物题材的成功破解,到舞台叙述的创新表达,再到戏剧样式上的突破呈现,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6月首演以来,荣获了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两项殊荣,今年还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惊艳亮相。
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和田进行巡演的这几天,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也在手把手地带着新玉歌舞团演员排练。
地区新玉歌舞团演员亚库普·如孜说:“舞剧《五星出东方》新疆演出,将由我们地区新玉歌舞团负责,我将在舞剧中饰演‘建特’,我很激动。几千年前我们各族人民便在和田大地上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生活,现在要把这些演出来,我觉得责任重大,要向北京来的老师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好演出任务。”
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和田巡演结束之后,地区新玉歌舞团的演员还将继续精心排练这部舞剧,打磨细节,提升品质,通过长期驻场演出,凝聚人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讲好中国新疆故事。
地区新玉歌舞团党支部副书记吐逊江·阿不都拉说:“地区新玉歌舞团会积极做好该剧的本土化移交排练,展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美好新疆贡献和田文艺力量。”
记者感言
用一部舞剧,读懂一段历史。舞剧《五星出东方》不只是对国宝文物故事的抒怀与畅想,它更是民族精神的舞蹈书写,舞出了民族融合的华美篇章。在舞剧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自古以来,在祖国的西域边关,各民族患难与共,织就了一曲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篇章。而在故事外,放眼天山南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着美丽家园。各民族在共同生活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建立起的深情厚谊,自古如此,也将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