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2023年09月28日

古诗词里品中秋

□ 甘婷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时节,《礼记·月令》里有“仲秋之月养衰老”,后传作中秋,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月圆之时一家团聚,欢乐团圆。

  据历史记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就是拜月。两汉时已具雏形,到了唐朝,中秋赏月之俗开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长安玩月诗序》中写道:“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

  中秋月色之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此赞颂,而民间也开展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节庆活动,中秋节是一个温暖、祥和的团圆日,也是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

  在宋代,中秋节最火爆的活动,当属江南地区的“观潮”。

  每年中秋时节,也是东南大地江潮海潮猛涨的时候,老百姓一起围观江海潮水涌来的震撼场面。苏东坡在观潮期间写下诗曰:“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读罢此诗不由会心一笑,原来古人也爱“凑热闹”,何止要去观潮,还要身穿盛装迎接那壮丽奇景才够痛快!

  直到明清期间,中秋之时,大众“观潮”热度依然不减,《西湖游览志》中提到:“出郭游人不待招,相逢都道看江潮。”那现场“映日争将画扇摇”,火爆得很。

  在古时,老百姓过中秋要观潮、赏月,“吃”和“喝”也是不可或缺的庆贺活动。

  论“吃”,螃蟹顶顶美味。

  陆游曾挥毫写下:“三十六策醉特奇,竹林诸公端可师。秋风萧萧吹鬓丝,蟹螯正可左手持。醉倒村路儿扶归,瞠儿不识问是谁。浩歌起舞夜何其,北斗磊落明河移。贵人惜醉渠自痴,黄金络马夸市儿。一朝祸来莫支持,新州如山不可移。”看那句“秋风萧萧吹鬓丝,蟹螯正可左手持。”螃蟹在手,享受我有,特别惬意。

  古人赏月“喝”桂花酒,风味独特。

  人们爱倚靠在桂花树旁赏月,月满、人团圆,桂花香沁人心脾,摇落一些桂花、加冰糖酿进好酒里,就成了中秋节里最甜美的酒。此时,赏月也赏花,桂香、桂甜、桂美,就连杨万里也心旷神怡,写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当然,过中秋节,古人吃月饼那也是津津有味。

  在明朝,赠送月饼才成为普遍的中秋节俗。但据现代学者考究,宋代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月饼”。因为苏东坡曾有诗云:“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饼子如月,缓缓咀嚼,有“酥”有“饴”,真是又香又甜。

  虽然古人的“月饼”不像如今那样五花八门。但是他们在月饼样式制作上并不单一。清代时,制饼者会在月饼上绘上玉兔、蟾蜍、月宫等各式的图案,精美极了,让人不忍心一口吃掉。

  回首漫漫历史长河,在诗词中走一遭,节日的氛围不曾远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