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评论 2023年12月21日

农民工不忧“薪” 体现法治社会温度

■ 让农民工不再忧“薪”忡忡,需要各地各级相关部门升级治理能力,在让农民工群体劳动有保障、生活有期待的同时,以社会治理的精度和公平正义的广度,体现时代的温度。

  □ 侯辉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新疆通过专用账户为农民工发放工资约300亿元,同时还将在2024年春节前对查实的欠薪问题全部办结。如此真金白银的“定心丸”,意味着奔波于天山南北的农民工们将不必忧“薪”忡忡,而是可以欢欢喜喜提“钱”回家过年。这样的场景体现了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的温度。

  每一位农民工都应被温柔以待。作为城市的重要建设者,无数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全国各地的建筑、餐饮等许多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默默付出后,劳有所获、劳有所得,本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也有一些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拿不到工钱,年关时节还四处讨薪遭人白眼,着实令人心寒。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多项治理欠薪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工权益。就拿新疆来说,除了上述提到的“300亿元”外,自治区还建立了新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旨在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全流程监管,并将农民工安“薪”无忧工程纳入自治区十大民生实事。

  凝聚合力让农民工彻底不忧“薪”。过去长期存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表面看是劳资纠纷,但实际上涉及了市场秩序、用工机制、法律准绳、社会保障等深层问题,它不仅关乎农民工家庭的利益福祉,也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让农民工拿到工资,于个人于社会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亟须各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建立完善刚性的制度,把每一个环节做得细之又细。比如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的有效运营,绝不能只是简单记录一些无效数据装样子;比如要规范工资发放渠道,优先选择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等方式,尽可能避免条目不清的移动支付……此外,还需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恶意欠薪犯罪成本,为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钱构筑严密的“防护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民工欠薪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治,但在国内一些地方,依然有农民工讨薪的案例出现,所以说这仍然是当前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治这个问题,需要各地各级相关部门升级治理能力,在让农民工群体劳动有保障、生活有期待的同时,以社会治理的精度和公平正义的广度,体现时代的温度。

  又到年终岁尾时,期待农民工讨薪不再成为令人心酸的话题,希望每一位辛苦一年的农民工兄弟都能拿到足额薪水,心满意足踏上归乡的旅途,与家人开开心心过个好年!

  据新疆日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