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今年新平整出来的一片地,目前正在涵养,为栽种绿植做好准备……”7月4日,跟随民丰县人大代表常巍的脚步,记者来到新平整的200亩戈壁滩看到,田埂将整片的土地分割得方方正正,第二茬水已经浇灌完毕。站在地头,常巍细致观察着土壤的每一丝变化。尽管眼前的土地仍是一片荒芜,但在他的心中,早已绘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
常巍,一个怀揣绿色梦想的创业者。2008年,他从河南周口辗转来到民丰县若克雅乡阿奇玛村承包了1000亩沙地,自此踏上了充满挑战的植树播绿之路。“远处的那片绿色,就是已经种出来的果树和绿植。”常巍专注地看着远方,“脚下的这片地虽是戈壁,但不久后将变成绿洲。”话锋一转,常巍眼中充满希望。
然而,常巍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的第一年,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地将他的帐篷连桩拔起,刚刚种下的5万棵酸枣苗在风沙中全军覆没。2009年春天,头一年补栽和新移植的300亩酸枣树,又因干旱枯萎了一多半。接二连三的打击,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常巍却越挫越勇,誓把戈壁变绿洲。
常巍将自己的坚持与努力,通过网络分享给了园艺爱好者。他的真诚与执着,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筹集资金600万元帮助他实现植绿梦想。“好多人都是素不相识,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信任。我要把每一分钱用好,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常巍说。
有了大家的支持,常巍的信念愈发坚定。在过去的十六年里,他不畏艰辛,平整沙丘、种植苜蓿、栽下白杨和沙枣,一步一个脚印植起绿色长廊。不仅如此,他还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干旱地区的枣树生态种植方法,并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常巍的不懈努力下,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聚宝盆。这片绿洲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提供了就业机会。
受益者之一、若克雅乡博斯坦村村民麦提赛伊地·麦提图尔荪说:“我跟着常巍一起种树4年了,每月收入5400元,还学会了红枣管理技术。”常巍的辛勤付出,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更让他融入了这片土地。他把户口从河南迁到了这里,将自己的根牢牢地扎进了这片热土。
如今,常巍已拥有超20万棵树木和1000亩绿地,他精心打造的桃花石枣园更是荣获了“自治区有机示范园”的殊荣,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种植和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常巍常怀为民之心,通过走访调研,形成了一系列改善基础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就医及教学质量等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切实履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去年,通过广泛走访和深入调研,常巍敏锐地发现若克雅乡和县城结合处道路狭窄、灯光昏暗,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他提出了道路升级改造议案,引起了县里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即着手,专题研究并积极落实改造方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此处不仅增设了非机动车道,还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增添了绿化带,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为群众提供了安全的出行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要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将群众的呼声变成行动的哨声,走前列、作表率、当先锋,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常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