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融媒讯 (记者 古丽阿亚提 古哈尔尼沙)8月24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疆和田学院承办的2024清华—和田文化学术会议举行分组讨论。专家学者及行业翘楚共聚一堂,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从哲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昆仑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及现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与力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首先强调了昆仑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通过深入挖掘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与会专家学者以此为题,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锆玉金说,和田地区拥有众多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于研究和田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研究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古于阗佛教文化,注重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多次强调文化意识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设计不仅仅是追求形态或形式美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如何展现文化内涵。“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审美价值。因此,玉文化的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创新来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精髓。”方晓风说。
英国汉学家、中国文化传播者大牛则认为,昆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昆仑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他强调了文化传播在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分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社会各界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使命,要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要深入挖掘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要注重文化与科技结合,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40余所知名高校及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分组讨论中,为和田玉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物质文化与设计创新”议题,就中华玉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田玉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等展开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徐飞认为,和田玉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需要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他呼吁加强学术交流、产品创新、玉文化传播方式,让和田玉成为连接物质与精神的桥梁。同时,他建议将和田打造为独特的文化重镇,推动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高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讲师王铭颖在分组讨论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的进步,中国玉雕行业正迈向批量化、规模化生产,推动创意设计与文化内涵的双重提升。她强调,和田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对玉雕工艺影响深远,相玉过程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原料的各项特性以实现最佳利用。她建议,在传承玉文化的同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守正创新,推动玉雕产品向高端与中低端市场细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