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融媒讯 (记者 张勇)10月26日下午,参加“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和田玉与中华玉文化”展开讨论。专家们表示,中华玉文化绵延几千年,玉代表爱国的人格,君子的骨气,出色的品行,和田玉是中华传统玉文化精神的物质体现,要以中华玉文化研究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讨论会上,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陆建芳,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陆华,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专家夏国强,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文保部副主任王佳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强,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玉学院(苏州)高级讲师汪娟,和田博物馆副馆长艾再孜·阿不都热西提等先后围绕“和田玉的历史发展”“和田玉的文化属性”“和田玉的研究发展传承”等方面发言。
陆建芳认为,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和田玉至迟在四千年前进入中原地带,只有和田玉的滋润感才符合“五德”的要求。孔子“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提法,都是基于和田玉的这一特性,因此,和田玉是中华传统玉文化精神的物质体现。
陆华认为,和田玉是和田很响亮的名片,对于和田玉这一重要且宝贵的资源,不仅要给予保护,也要给予合理的研发,要加强多学科深化研究,讲好和田玉故事,以中华玉文化研究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佳炎认为,玉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深入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和田玉因其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产地,自上古以来就成为备受推崇的中华玉中珍品。和田玉文化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中华文明的演进规律。开展跨系统、跨学科、多维度、综合性的中华玉文化研究,诠释历史,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