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融媒讯 (记者 张亚辉 阿巴拜科日)10月26日下午,参加“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昆仑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昆仑文化旅游开发”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讨和田昆仑文化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专家学者表示,昆仑山是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成立和田于阗学院昆仑文化研究中心对于推进昆仑文化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文化润疆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海鹰从昆仑山地表生态角度阐述了昆仑文化,他认为地表分布植物十分珍贵,植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氧气,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昆仑山包含高山河谷、戈壁草原、绿洲等生态,研究不同生态植物分布,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研究昆仑文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次科考发现在昆仑和田段约有六、七百种植物,这是大自然留给和田人民的宝贵财富,希望保护好这些植物。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表示,从自然科学认识昆仑山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区域不光是海拔高,人员稀少,道路难行,它还有很多非常神秘的现象,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建议后续加大对昆仑山的探秘,形成更多文字图片资料,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费晟从环境历史学角度阐释了昆仑山进行文化建构的可行性、科学性。他建议,可以赋予特定自然物(昆仑山)以民族文化属性,使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指向。让自然物、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历史成为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基础。对昆仑文化的阐释与赋义,要充分结合自然景观特征,立体、综合地研究理解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的所有要素。打造昆仑文化,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生产者共同努力、合力打磨与推广。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委会秘书长林玉珊说,在徐霞客心中,能否抵达昆仑山是判断旅行者的成败标准,这次科考的专家学者就是当代“徐霞客”。她希望加快对昆仑山文化旅游开发,让更多游客成为当代“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