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2024年05月31日

□ 朱红杰

  “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大家利用这个星期六和星期天,记录下这个周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下周星期一交给学习委员。下课。”

  王玉娟说完最后下课两个字,快步走出教室。

  今天是星期五,王玉娟担任着羊脂市三小三年级2班的语文课,下午没有她的课,上午她就把作业给学生布置好,下午处理一些其他的事,这周的工作就算画了句号。

  平日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王玉娟身为教师,感受颇深。三小三年级有5个班,她担任了3个班的语文课,还是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每日的日常工作不说,让她疲于应付的是各类检查评比达标,还有政治思想学习,学校领导说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大家也就不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大家都在煎熬,说多了领导不高兴,事后不舒服的还是自己,犯不着冒这个头,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死不了人。

  王玉娟正坐在办公桌前想着这个周末怎么过,夏荷溜达了过来。

  夏荷和王玉娟住在一个小区,一栋楼不在一个单元,王玉娟住一单元,夏荷住三单元,两人又在一个学校任教,关系自然就亲近了很多。夏荷在学校教两个班的数学,任务稍轻松一些,她来找王玉娟的次数就多一些,得闲了两人也会八卦一下,只当是为这枯燥而繁重的工作加点盐,添点佐料。

  夏荷来到王玉娟办公桌前,一偏腿半个屁股就坐在了王玉娟的办公桌上。

  “王老师这个周末有什么宏伟计划?”夏荷看着王玉娟一脸嬉笑调侃地说。

  “还计划,难得的休息,就想把自己放得展展的,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彻底放松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都暂时的失去知觉。”王玉娟说。

  “灵魂可以安息,肉体嘛……”夏荷坏坏地看着王玉娟笑着说。

  “肉体凡胎,谁还不食人间烟火?平日为这几两碎银鞠躬尽瘁,现在就想犒劳一下自己。你这个周末有什么打算?”王玉娟说。

  “嗨,我能有什么打算,还不跟你一样,我也觉得应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整日的忙,却辜负了美好生活,日子就会变得无趣,人就活成了木偶,真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把日子过成这样,这绝不是人民教师应该过的日子。”夏荷又开始了人生感叹。

  “你就此打住,咱们过了谈人生谈理想的阶段,装什么嫩,发感慨等晚上睡着了感慨去,还真把自己当成青春期美少女了!”王玉娟冲夏荷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还是说正事,周末有什么想法,你就从实招了吧。”

  “能有什么想法,唯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吃鱼了,你呢?”夏荷说。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段时间没吃鱼了,倒是勾起了我的食欲。这样,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早市,买条鱼,再买些菜,中午在我家,我们一起吃鱼火锅怎么样?”王玉娟说。

  “这事就这么定了,坚决拥护王老师的提议。明天早上我喊你,不许睡懒觉,为了这顿鱼火锅,咱拼一把!”夏荷说。

  “又开始没正形了,不就是鱼火锅嘛,就跟没吃过一样,只要有时间,想吃还不是可以天天吃。看你就是吃货,说到吃,就满血复活,真怀疑你前世是个饿死鬼。”王玉娟说。

  “这话就当是夸我呢。民以食为天,我们小老百姓谁还不是为一日三餐?这是大事,天大的事,能吃,是福!”夏荷一脸自豪地说。

  “你说的都有道理,我不和你争。你能不能高抬贵腚,坐到我的教案本了,一会儿要上交教案,说是要评比,我的还有一点要完善,快些弄完了好下班。”王玉娟说着拍了拍夏荷的屁股。

  夏荷从办公桌上跳下来,拍了拍屁股,对王玉娟说:“我不打扰你了,你补你的教案,明天一早我喊你去早市,别忘了就成。我走了。”说完,夏荷扭着腰走了。

  王玉娟看着夏荷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浅笑。她把教案拿过来,翻到还没写完的那一页,快速补起教案。

  第二天一早,王玉娟就听到夏荷在楼下喊她的声音。王玉娟简单收拾了一下,提起平日买菜用的手拉车匆匆下楼,与夏荷汇合,两人往早市走去。

  早市距离王玉娟她们小区不远,不足一公里,原先这里是一处小广场,后来广场边上建起了一排商铺,广场都给商铺用,商铺用不完,市上就把这个小广场一分为三,一块用作停车场,一块给商铺用,最大的一块划作早市用。早市6点开市,上午12点闭市,早市上瓜果蔬菜、禽肉蛋奶等日常必需品齐全,为附近的市民在生活上提供了很多方便。

  早市人很多,十分热闹。王玉娟和夏荷往早市走,迎面有不少市民已经从早市采购完毕往家走。他们或提或拉或推,采购的吃喝用等食品用品,满满当当。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家子的吃喝拉撒用,是生活的重头戏,而且这些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省是省不下来的,人这辈子,不就是柴米油盐组成的日子么!

  两人来到早市。随着人流,王玉娟和夏荷往卖新鲜蔬菜的摊位前移动。这个摊主是位中年妇女,河南人。她一边忙着给顾客称菜,一边回答着其他顾客询问的某种菜的价格,还不忘给顾客推销自己的蔬菜。

  “这些菜都是一早从地里现采现摘的,嫩着哩!”

  王玉娟看着豌豆尖还不错,她想买些,就问摊主:“你这豌豆尖怎么卖?”

  “六块,便宜。”

  “这菜咋都这么贵?现在菜都下来了,还这么贵?”

  “不贵,你看这菜,多嫩,这都是俺自己种的,要是批发过来卖的,要七元哩,俺恁好哩菜,比他们还便宜了一元钱哩。”

  摊主说的是实话,她的菜的确比其他摊位的便宜些,也许是这个原因,她菜摊前的顾客明显比别的菜摊多。

  王玉娟征求夏荷的意见,夏荷说:“这豌豆尖挺新鲜的,可以买些来吃。”

  买了些豌豆尖,王玉娟又买了其他的菜,她们来到卖鱼的摊位前。买鱼的人挺多,摊主和一个伙计忙得手脚并用。摊主负责给顾客选鱼称鱼,完了交给伙计,伙计帮着把鱼给顾客去鳞宰好。

  卖鱼的摊主是位50多岁的男人,一口河南话,个不高,消瘦的脸被岁月侵蚀的显得苍老,粗糙黝黑的皮肤,一双手长期和水接触,手心要比手背白了很多,长期的重体力劳动,看上去手关节变得异常粗大。

  夏荷指着鲤鱼问摊主:“草鱼多少钱一公斤?”

  摊主看了夏荷一眼,指着夏荷刚指的装鲤鱼的水盆说:“鲤鱼24元。”随后又指着旁边的另一个水盆说:“草鱼22元。”

  夏荷冲王玉娟伸了一下舌头,掩盖自己不小心犯下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我们吃草鱼,挑条个大的。”夏荷说。

  王玉娟看着夏荷盯着装着草鱼的水盆,认真挑选,像是选美。夏荷喊来摊主,指着水盆中的一条草鱼说:“我要这条,这条,就这条。”

  摊主用漏网准确无误地把夏荷看中的那条草鱼捞了上来,称了一下,2公斤。摊主用一根木棒把鱼打晕,甩给旁边的伙计,伙计三下五除二,把鱼去鳞开膛,用水冲了一下,再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装好递给夏荷。夏荷把鱼交给王玉娟,王玉娟把鱼放进手拉车的袋子里,转身付了钱,两人去水果摊买水果。(未完·待续)

  刚到水果摊,王玉娟和夏荷正准备挑选水果,这时,夏荷扭头看到一个老太太从王玉娟手拉车的袋子里把她们刚买的鱼拿了出来。夏荷赶忙制止,但是老太太已经把鱼从袋子里拿了出来,紧紧攥在手里。

  “你干吗拿我们的鱼?”

  “这是我的鱼。”

  “我分明看到你刚从我们的袋子里拿出来的。”

  “这就是我的鱼。”

  “这是我们刚从那边买的鱼,怎么成你的鱼了?”

  “这就是我的鱼。”

  “我明明看到你从我们的袋子里拿走的,你这是偷知道吗?”

  “我没偷,这就是我的鱼。”

  夏荷见老太太拒不承认,心火上涌。王玉娟也和老太太理论。

  “老太太,这鱼是我们刚从卖鱼摊那里买的,怎么成了你的鱼呢?”

  “这就是我的鱼。”

  “我们要讲道理,你说是你的鱼,你什么时候买的?”

  “这就是我的鱼。”

  “我们买鱼时很多人都看到了,你能证明这鱼是你买的吗?”

  “这就是我的鱼。”

  “你凭什么说这鱼是你的?”

  “这就是我的鱼。”

  王玉娟和夏荷同老太太理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伙看着她们为一条鱼争执不下,王玉娟和夏荷情绪开始出现焦躁,她们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教了十多年书,天天给学生传业授道讲道理,今天遇到这个老太太竟然有些束手无策,分明这鱼是她们刚买的,怎么到老太太这里就说不清楚了呢?老太太手里紧紧攥着装鱼的袋子,一副木然的样子,生怕别人把鱼抢走。

  现在,鱼在老太太手里,也就是说老太太对鱼有着实际控制权,这就意味着老太太占据了主动。就连一些围观的人也表示出质疑:这鱼不是老太太的,为什么在老太太手里?

  夏荷想找到看见鱼是老太太从她们的袋子里拿走的人,她看了一下周围,她认为水果摊主应该看见了老太太从她们的袋子里拿鱼,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水果摊前。

  “我们在这买水果,摊主都看到了,老太太把我们袋子里的鱼拿走了。摊主,是这样的吧?你都看到了。”夏荷冲着水果摊主说,希望摊主能证明这鱼是老太太拿的她们的。

  围观的众人目光一下聚焦到水果摊主身上,争执了这么长时间,这件事情的真相即将揭晓……

  “我忙着生意,刚才没注意老太太手里的鱼从哪里来的。”水果摊主说。

  围观的众人目光一下又转移到王玉娟和夏荷身上。

  夏荷和王玉娟本想着水果摊主能说句公道话,没想到摊主来了个事不关己,也许摊主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没看到,这事还真不能全部压到水果摊主身上,或许还有其他人看到整个过程了呢?

  王玉娟和夏荷扫视了一圈围观的众人。夏荷说:“有没有人看到这鱼是老太太从我们的袋子里拿的?请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有没有人看到?”

  围观人群无一应答,大家或面无表情或面露喜色,一会儿看看老太太,一会儿看看夏荷和王玉娟她们,猜测着她们会不会把鱼抢回来?老太太会不会誓死保卫手里的鱼?双方会不会为这条鱼大打出手?老太太一对二能否打过这两位少妇?这条鱼究竟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让一让,让一让。”

  人群里传出两个男人的声音。

  围观的人群让出一条通道,两名巡警走到人群中间。一名警察问什么情况,另一名警察劝说围观的众人散去。

  “警察同志,你们来得正好!”夏荷见警察来了,忙向警察说明情况。“这鱼是我们买的,我看见这个老太太从我们袋子里把鱼拿走的,她现在非说这鱼是她的。”

  “这鱼是你们买的?”警察问。

  “是的,是我们买的。”夏荷说。

  “老太太,这鱼是你的吗?”警察问老太太。

  “这就是我的鱼。”

  “你再哪买的?”警察问。

  “这就是我的鱼。”

  “你多少钱买的鱼?”警察问。

  “这就是我的鱼。”

  警察见自己不管怎么问,老太太就这一句话,还死死把鱼抱进了怀里,生怕有人抢走了鱼。

  警察转向王玉娟她们,说:“这鱼真的是你们买的?”

  夏荷听警察这么问,心里很是不痛快。这鱼分明是自己买的,现在怎么就成了老太太的,还有嘴说不清了,按警察的口气,这鱼像是她们抢了老太太的,这种事,她们还做不出来,为这么条鱼,也犯不上,可是这事不是这样,事实这条鱼就是自己买的,不能颠倒黑白吧。

  “警察同志,这鱼就是我们刚买的,就在前面的那个鱼摊,2公斤,花了44元钱,不信我们去卖鱼的地方问一下摊主。”

  夏荷也是突然想起来,可以找卖鱼的摊主,请他来证明这鱼就是刚从他那里买的。因此,夏荷主张去找卖鱼的摊主,正好警察也在,这事不就容易说清楚了吗?

  警察一时也没好的办法,老太太紧紧抱着鱼,怎么问都说这鱼就是她的,说她精神不正常,看上去也不像。老太太年龄大了,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若受了刺激,再闹出个人命,那这事就大了,谁也不好担这个责任。

  警察搀扶着老太太,跟着王玉娟和夏荷,来到卖鱼的摊位前。

  “他就是摊主。这鱼就是刚才他卖给我们的。”夏荷指着摊主对警察说。

  “她们刚才在你这里买了一条鱼?”警察问摊主。

  摊主看了看夏荷和王玉娟,说:“她们刚才是从我这里买了一条鱼。”

  “这就对了,这鱼是我们刚买的,是我们的鱼,现在清楚了。”夏荷接过摊主的话说。

  “是这条鱼吗?”警察试图从老太太怀里拿了鱼让摊主辨认,但是,老太太抱着鱼就是不松手,警察也没办法。

  摊主看着老太太抱在怀里的鱼,说:“这条鱼是不是从我这里卖出去的,老太太抱这么严实,我也没办法确定是不是。”

  “怎么就没法确定?我们是不是刚刚在你这里买了条鱼?就是这条鱼,错不了。”夏荷提高了嗓门说。

  “你们是在我这里买了条鱼,这个我有印象。但是不是这条鱼我就不认得了。这条鱼怎么到老太太手里了呢?”摊主问。

  “是老太太从我们袋子里拿走的。”夏荷说。

  “是这样呀!老太太,这是你买的鱼吗?”摊主问。

  “这就是我的鱼。”老太太依然紧紧抱着鱼,不管谁问什么都是这句话。

  卖鱼的摊主向夏荷她们摊开双手,表示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两名警察也没了办法,围观的人依然不愿离开,大家想知道这件事将会以什么结果收场。

  王玉娟和夏荷很无语,她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会遇到这样奇葩的事,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发展到现在竟然说不清楚了,反而老太太成了弱者,她们要抢老太太的鱼似的。她们说什么大家都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也许大家愿意相信她们,但是她们却拿不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条鱼是她们的,大家看到的就是这样。但是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吗?老太太从她们袋子里拿鱼时怎么就没有人看到?如果当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看到老太太是从她们的袋子里拿的鱼,这件事还会变得这么复杂吗?然而,这件事没有按照她们想的那样发展,反而让她们深陷其中,即使浑身是嘴,也很难说清楚了。

  两个警察见这件事一时无法说清楚,还有这么多人看热闹,若不控制住事态,怕是影响不好,已经有人拿手机录像了。他们决定把当事人双方带到早市外的便民服务站解决。

  王玉娟和夏荷还有老太太跟着两名警察来到便民服务站。其中一个警察对她们说:“这件事怎么解决?”

  “这鱼是我们买的,是老太太从我们的袋子里拿走的。事实就是这样。”夏荷说。

  “这就是我的鱼。”老太太依然紧紧抱着鱼。

  “你们也听到了,老太太不承认是从你们袋子里拿的鱼,认准了这条鱼就是她的。”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就这样算了?”

  “你看,这条鱼还不到50块钱,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再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我相信你们说的都是实话,看你们也不像抢老太太鱼的人……”

  “我们怎么会抢老太太的鱼,现在是老太太抢了我们的鱼……”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怎么会抢老太太的鱼。”

  “现在不是鱼的问题了,现在是要查清真相,证明这鱼就是我们的,现在搞得就跟我们理亏一样。”

  “这事你们也看到了,老太太好像精神有些不正常,再理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相信你们说的都是实话,这鱼也确实是你们买的,但老太太不承认,你们和她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看你们也是有文化的人,要不这样,你们退一步,实在不行,我给你们50块钱,你们再买一条鱼,这事就算过去了。”

  夏荷看了看王玉娟,王玉娟看了看夏荷,她们没想到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她们的表情由气愤已经变成了无奈。网上说,现在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今天她们遇到的这件事,就像是她们吃饭吃到一半,突然发现碗里有只苍蝇一样令人恶心。

  事情也如警察所说,想从老太太手里要回鱼是不可能的,警察拿这个老太太也没办法,只能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因为一条鱼引发更严重的事态。尽管夏荷和王玉娟心里感到憋屈,但是她们还是接受了警察的建议,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警察同志,这件事我们也不为难你们了,人在做天在看,事实是什么?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不要你的钱,这条鱼我们送给这个老太太了,就当我们做慈善了。”夏荷向警察表明了态度,尽管生气,也不愿再纠缠下去,没意义的事。

  夏荷拉了王玉娟,两人拉着手拉车出了便民服务中心。两人默默地走着,都不说话,的确,一大早的好心情,被这件事弄得稀碎。

  沉默被王玉娟打破。她问夏荷:“还想刚才的事吗?”

  “想。”

  “委屈吗?”

  “憋屈。”

  “心里亏吗?”

  “不亏。我们又没做错,问心无愧。”

  “还想吃鱼火锅吗?”

  “不想。你呢?”

  “我也不想。”

  “要不我们换一种?”夏荷提议。

  “还吃火锅?”

  “吃。吃排骨的。”

  “走,买排骨去。”

  ……

  转眼到了星期一。王玉娟来到办公室,三年级2班的学习委员已经把作文本收齐放在了她的办公桌上。王玉娟拿起学生的作文本开始批阅。当她翻开胡思琪的作文本,看到胡思琪写的作文题目《吃鱼》,一下让她想起在早市上发生的事情,这篇作文吸引着王玉娟往下读。

  星期六,奶奶到早市上买了一条大大的草鱼。奶奶回来说,这条鱼要不是她抱得紧,险些被两个妇女抢走,是奶奶的勇敢才保住了这条鱼。

  中午,奶奶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鱼,我和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在一起吃得可开心了。我还给奶奶夹了一大块鱼肉让奶奶吃,奶奶很高兴,还夸我知道心疼奶奶了。奶奶高兴地吃着我夹给她的鱼,结果不小心吃进去一根鱼刺,鱼刺卡在奶奶的喉咙里,奶奶看上去十分痛苦……

  王玉娟快速把作文看完,她掏出手机给夏荷打电话,让夏荷到她的办公室来。

  夏荷很快来到王玉娟的办公室,见到王玉娟就嚷嚷道:“一大早的把我喊来,又出什么妖风?”

  王玉娟也不回答她,只是把胡思琪的作文本递给了夏荷。

  夏荷接过作文本,看着王玉娟问:“这是什么?”

  “你看了就知道了。”

  夏荷这才认真读起这篇作文。

  夏荷边看作文,边情不自禁地像是对王玉娟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有这么巧的事?”

  王玉娟没有回答,只是冲着夏荷默默地点了点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