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4年昆仑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的主旨演讲,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一体多元(源)”的发展历程作了深入阐释。
参会期间,记者专访了王震中。他说,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独特性、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在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同一性的理论框架下得到辩证统一。昆仑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圣山,是人们向往的神圣地标。中华文化本就多彩一体,昆仑文化占有极高地位。此次在和田举行昆仑文化论坛,非常契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
王震中说,一个民族往往拥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和相通的经济。“中华民族以统一的国家为框架,是互为表里的中国的民族共同体。”王震中在谈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时强调,从古到今凡是强调“大一统”的国家认同,就是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讲国家认同,当然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凝聚。国家的长期稳定,是由统一的国家结构的稳定性、统一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的经济和交通等多方面的联系所构成的,而这些联系也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云海 胡礼政 实习生 杨祝